行業資訊
2024年成都市各區數字化重大應用示范項目“揭榜掛帥”場景征集申報時間流程和全程要求
2024年成都市各區數字化重大應用示范項目“揭榜掛帥”場景征集申報時間流程和全程要求等內容整理,詳情如下,錦江區、青羊區、金牛區、武侯區、成華區、龍泉驛區(經開區)、青白江區、新都區、溫江區、雙流區、郭都區、新律區、都江堰市、彭州市、邛崍市、崇州市、簡陽市、會堂縣、大邑縣、蒲江縣、天府新區、成都高新區、成都東部新區各地需要咨詢申報的可以免費咨詢漁漁為您解答指導!
免費代理指導電話:15855199550/19855109130(可加v)
臥濤小編可以為您帶來關于高新技術企業、知識產權、科技成果評價、專精特新、企業技術中心、兩化融合、可行性研究報告、商業計劃書、公司注冊注銷、工商辦理、股權設計、掛牌上市、軟件開發、網站建設、網站外包定制、百度關鍵詞推廣、SEO優化等更多項目輔導規劃。
一、成都市各區數字化重大應用示范項目“揭榜掛帥”場景征集場景方向
(一)場景所屬行業領域應符合我市5大重點產業發展方向,面向我市19條工業產業鏈;
(二)生產經營各環節采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,涵蓋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等多種典型應用場景;
(三)參照但不僅限于《五部門關于開展2023年度智能制造試點示范行動的通知》(工信廳聯通裝函〔2023〕212號)中的《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》(附件3)。
二、成都市各區數字化重大應用示范項目“揭榜掛帥”場景征集申報時間
各區(市)縣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應廣泛宣傳,積極動員,做好轄區內“揭榜掛帥”場景的征集和匯總推薦。于2024年8月9日前將《2024年成都市數字化重大應用示范項目“揭榜掛帥”場景意向表》(附件1)和區(市)縣匯總表(附件2)的電子版提交至郵箱。
三、成都市各區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參考指引
智能制造場景是智能工廠的核心組成部分,是指面向制造過程各個環節,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、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,部署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、增材制造裝備、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、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、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、行業成套裝備等智能制造裝備,集成相應的工藝、軟件等,實現具備協同和自治特征、具有特定功能和實際價值的應用。根據“十三五”以來智能制造發展情況和企業實踐,結合技術創新和融合應用發展趨勢,凝練總結了3個方面16個環節的45個智能制造典型場景,為智能工廠及智慧供應鏈建設提供參考。
產品全生命周期
產品設計
通過設計建模、仿真優化和虛擬驗證,實現數據和模型驅動的產品設計,縮短產品研制周期,提高新產品產值貢獻率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1)產品數字化研發與設計。應用設計、仿真軟件和知識模型庫,基于復雜建模、物性表征與分析、多目標優化等技術,搭建數字化協同設計環境,開展產品、配方等設計、仿真與迭代優化。
(2)虛擬試驗與調試。構建虛擬試驗與調試環境,面向產品功能、性能、可靠性等方面,應用數字孿生、AR/VR、知識圖譜等技術,通過全虛擬仿真或者半實物半虛擬仿真,開展產品調試和測試驗證,縮短驗證周期,降低研發成本。
(3)數據驅動產品設計優化。集成產品設計、生產作業、售后服務等環節數據,結合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技術,探索創成式設計,持續迭代產品模型,驅動產品形態、功能和性能的優化創新。
工藝設計
通過工藝建模與虛擬制造驗證,實現基于數字模型的工藝快速創新與驗證,縮短工藝開發周期,降低生產成本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4)工藝數字化設計。應用工藝設計、仿真軟件和工藝知識庫,基于機理建模、物性表征和數據分析技術,建立加工、裝配、檢測、物流等工藝模型,進行工藝全過程仿真,預測工藝設計缺陷并優化改進。
(5)可制造性設計。打通工藝設計、產品研發、生產作業等環節數據,結合知識模型庫,全面評價與及時改進產品設計、工藝的可加工性、可裝配性和可維護性等,降低制造與維護成本。
質量管控
部署智能檢測裝備,通過在線檢測、質量分析、質量追溯和閉環優化,提高產品合格率,降低質量損失率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6)智能在線檢測。部署智能檢測裝備,融合5G、機器視覺、缺陷機理分析、物性和成分分析等技術,開展產品質量在線檢測、分析、評價和預測。
(7)質量精準追溯。建設質量管理系統,集成5G、區塊鏈、標識解析等技術,采集并關聯產品原料、設計、生產、使用等全流程質量數據,實現全生命周期質量精準追溯。
(8)產品質量優化。依托質量管理系統和質量知識庫,集成質量機理分析、質量數據分析等技術,進行產品質量影響因素識別、缺陷分析預測和質量優化決策。
營銷管理
依托數字銷售渠道,通過市場與客戶數據分析,精準識別需求,優化銷售策略,提高人均銷售額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9)銷售驅動業務優化。應用大數據、機器學習、知識圖譜等技術,構建用戶畫像和需求預測模型,制定精準銷售計劃,動態調整設計、采購、生產、物流等方案。
(10)大規模個性化定制。部署智能制造裝備,依托產品模塊化、生產柔性化等,以大批量生產的低成本、高質量和高效率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。
售后服務
依托智能產品,通過運行數據采集、分析,開展產品健康監控、遠程運維和維護,提高顧客的服務滿意率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11)產品遠程運維。建立產品遠程運維管理平臺,集成智能傳感、大數據和5G等技術,實現基于運行數據的產品遠程運維、健康監控和預測性維護。
(12)主動客戶服務。建設客戶關系管理系統,集成大數據、知識圖譜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,實現客戶需求分析、服務策略決策和主動式服務響應。
(13)數據驅動服務。分析產品運行工況、維修保養、故障缺陷等數據,應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開拓專業服務、設備估值、融資租賃、資產處置等新業務,創造新價值。
生產全過程
工廠建設
依托數字基礎設施,推動工業知識軟件化,加快數據流通,通過工廠數字化建模、仿真、優化和運維,提升制造系統運行效率,降低運維成本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14)工廠數字化設計。應用工廠三維設計與仿真軟件,集成工廠信息模型、制造系統仿真、數字孿生和AR/VR等技術,高效開展工廠規劃、設計和仿真優化,實現數字化交付。
(15)數字孿生工廠建設。應用建模仿真、多模型融合等技術,構建裝備、產線、車間、工廠等不同層級的數字孿生系統,通過物理世界和虛擬空間的實時映射,實現基于模型的數字化運行和維護。
(16)工業技術軟件化應用。應用大數據、知識圖譜、知識自動化等技術,將工業技術、工藝經驗、制造知識和方法沉淀為數據和機理模型,進行數據化顯性化,與先進制造裝備相結合,建設知識庫和模型庫,開發各類新型工業軟件,支撐業務創新。
(17)數字基礎設施集成。部署工業互聯網、物聯網、5G、千兆光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,建設工業數據中心、智能計算中心、工業互聯網平臺以及網絡、數據、功能等各類安全系統,完善支撐數字業務運行的信息基礎設施。
(18)數據治理與流通。應用云計算、大數據、隱私計算、區塊鏈等技術,構建可信數據空間,實現企業內數據的有效治理和分析利用,推動企業間數據安全可信流通,充分釋放數據價值。
計劃調度
通過市場需求預測、產能分析、庫存分析、計劃排產和資源調度等,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訂單達成率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19)生產計劃優化。構建企業資源管理系統,應用約束理論、尋優算法和專家系統等技術,實現基于采購前期、安全庫存和市場需求的生產計劃優化。
(20)車間智能排產。應用計劃排程系統,集成調度機理建模、尋優算法等技術,實現基于多約束和動態擾動條件下的車間排產優化。
(21)資源動態配置。依托制造執行系統,集成大數據、運籌優化、專家系統等技術,開展基于資源匹配、績效優化的精準派工,實現人力、設備、物料等制造資源的動態配置。
生產作業
部署智能制造裝備,通過資源動態配置、工藝過程優化、協同生產作業,提高勞動生產率、降低產值成本率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22)產線柔性配置。部署智能制造裝備,應用模塊化、成組和產線重構等技術,搭建柔性可重構產線,根據訂單、工況等變化實現產線的快速調整和按需配置,實現多種產品自動化混線生產。
(23)精益生產管理。應用六西格瑪、5S管理和定置管理等精益工具和方法,開展相關信息化系統建設,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人、機、料等精確管控,提高效率,消除浪費。
(24)工藝動態優化。部署智能制造裝備,搭建生產過程全流程一體化管控平臺,應用工藝機理分析、多尺度物性表征和流程建模、機器學習等技術,動態優化調整工藝流程/參數。
(25)先進過程控制。部署智能制造裝備,依托先進過程控制系統,融合工藝機理分析、多尺度物性表征和建模、實時優化和預測控制等技術,實現精準、實時和閉環的過程控制。
(26)智能協同作業。部署智能制造裝備,基于5G、TSN、邊緣計算等技術建設生產現場設備控制系統,實現生產設備、檢測裝備、物流裝備等實時控制和高效協作。
(27)人機協同制造。應用人工智能、AR/VR、新型傳感等技術,提高高檔數控機床、工業機器人、行業成套裝備等智能制造裝備與人員的交互、協作能力,實現加工、裝配、分揀等生產作業的人、機自主協同。
(28)網絡協同制造。建立網絡協同平臺,推動企業間設計、生產、管理、服務等環節緊密連接,實現基于網絡的跨企業、跨地域的業務并行協同和制造資源配置優化。
倉儲物流
部署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,通過配送計劃和調度優化、自動化倉儲、配送管理,提高庫存周轉率,降低庫存成本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29)智能倉儲。建設智能倉儲系統,應用條碼、射頻識別、智能傳感等技術,依據實際生產作業計劃,實現物料自動入庫(進廠)、盤庫和出庫(出廠)。
(30)精準配送。集成智能倉儲系統和智能物流裝備,應用實時定位、機器學習等技術,實現原材料、在制品、產成品流轉全程跟蹤,以及物流動態調度、自動配送和路徑優化。
設備管理
部署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,通過設備運行監測、故障診斷和健康管理,提升設備綜合效率,降低運維成本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31)在線運行監測。集成智能傳感、5G、大數據分析等技術,通過自動巡檢、在線運行監測等方式,判定設備運行狀態,開展性能分析和異常報警,提高設備運行效率。
(32)設備故障診斷與預測。綜合運用物聯網、機器學習、故障機理分析等技術,建立故障診斷和預測模型,預測故障失效模式,開展預測性維護,提高設備綜合利用率。
(33)設備運行優化。建設設備健康管理系統,基于模型對設備運行狀態、工作環境等進行綜合分析,調整優化設備運行參數,提高運行效率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。
安全管控
部署安全監控和應急裝備,通過安全風險識別,應急響應聯動,提升本質安全,降低損失工時事故率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34)安全風險實時監測與應急處置。依托感知裝置
和安全生產管理系統,基于智能傳感、機器視覺、特征分析、專家系統等技術,動態感知、精準識別危化品、危險環節等各類風險,實現安全事件的快速響應和智能處置。
(35)危險作業自動化。部署智能制造裝備,集成智能傳感、機器視覺、特種機器人、5G等技術,打造面向危險作業的自動化產線,實現危險作業環節的少人化、無人化。
能源管理
部署能耗采集裝置,通過能耗實時采集、監測,能耗數據分析與調度優化,提高能源利用率,降低單位產值綜合能耗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36)能耗數據監測。基于能源管理系統,應用智能傳感、大數據、5G等技術,開展全環節、全要素能耗數據采集、計量和可視化監測。
(37)能效平衡與優化。應用能效優化機理分析、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等技術,優化設備運行參數或工藝參數,實現關鍵設備、關鍵環節等能源綜合平衡與優化調度。
環保管控
部署環保監測裝置,通過排放采集與監控,排放分析與優化,降低污染物排放,減少單位產值碳排放量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38)污染監測與管控。搭建環保管理平臺,應用機器視覺、智能傳感和大數據等技術,開展排放實時監測和污染源管理,實現全過程環保數據的采集、監控與分析優化。
(39)碳資產與廢棄物管理。開發碳資產管理平臺、廢棄物料管理平臺和行業成套裝備,集成智能傳感、物聯網、區塊鏈等技術,實現全流程的碳排放追蹤、分析、核算和交易以及廢棄物處置和循環再利用全過程的監控、追溯。
供應鏈全環節
供應鏈計劃
通過打通供應鏈上下游生產、倉儲、物流等環節,開展供應鏈計劃協同優化,提高供應商準時交付率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40)供應鏈計劃協同優化。應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結合市場需求預測和倉儲、生產、物流等狀態分析,實現采購計劃、生產計劃、配送計劃的協同編制與同步更新。
(41)產供銷一體化。通過人工智能、云計算等技術,打通銷售、生產和采購系統的業務流、數據流,實現銷售、生產和采購的協同優化。
供應鏈采購與交付
通過供應鏈采購訂單和交付物流的實時監控,提高供應商交付率,降低采購成本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42)供應鏈采購動態優化。建設供應鏈管理系統,集成尋優算法、知識圖譜、5G等技術,實現采購訂單的精準跟蹤、可視化監控和采購方案動態優化。
(43)供應鏈智能配送與動態優化。依托運輸管理系統,應用實時定位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實現運輸配送全程跟蹤和異常預警、裝載能力和配送路徑優化。
供應鏈服務
通過供應鏈上下游數據采集與分析,精細化管理供應商,預測供應鏈風險并動態響應,確保訂單交付,可參考但不限于以下場景:
(44)供應商數字化管理。建立供應商管理系統,集成大數據、知識圖譜等技術,實現供應商數據管理以及基于數據分析的供應商評價、分級分類、供應商尋源、優選推薦。
(45)供應鏈風險預警與彈性管控。建立供應鏈管理系統,集成知識圖譜、云計算等技術,開展供應鏈風險隱患識別、定位、預警和高效處置。
以上就是小編將為大家具體講解的內容,希望會對大家有個幫助!需要咨詢商標、專利、軟著知識產權、以及高新技術企業、科技成果評價、專精特新、企業技術中心、兩化融合、可行性研究報告、商業計劃書、公司注冊注銷、工商辦理、股權設計、掛牌上市、軟件開發、網站建設、網站外包定制、百度關鍵詞推廣、SEO優化等更多項目的請直接聯系漁漁:15855199550,微信同號,為您解答指導!